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支持实体力度增强
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呈现量增价减的特征。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近期,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LPR降低可直接带动新发生贷款利率降低,明年需重新定价的存量贷款利率也将同步下行,可为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提供有利环境。
金融机构还进一步加大减费让利,年内出台了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等措施,再加上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等措施,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
直达小微更精准
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为引导资金活水精准滴灌小微、民营企业、“三农”、扶贫等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良好支持效果。自2020年6月政策出台以来至2021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3.5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6万亿元。
“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和结构性特征更加凸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一方面,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没有改变,同时强调“灵活适度”,近期央行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就是灵活适度的体现;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也未改变,依然强调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主要突出对增量贷款的支持,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主要是降低投放信用贷款的资金成本,两种方式“量价并举”,契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引导银行持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并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助力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继续保持“稳”的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预计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和平衡的因素将会增多。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货币政策将保持“稳”的基调,但考虑到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货币政策将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今年国内经济表现看,内需复苏偏缓,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海外防疫与经济复苏路径仍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政策需要适度加大内需支持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基调,但更强调灵活适度与结构优化,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预调微调。
(——文章转自中国经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银川台球器材的小编删除)